🍍▉┤本週農業熱搜問題├▇🍍
(住田編被問到爛的QA大集合)
① 臺灣鳳梨為什麼不賣去美國、歐洲?
鮮食鳳梨是亞洲人的吃鳳梨的習慣,歐美國家(像是溫帶高緯度地區)習慣吃罐頭鳳梨,如果你覺得奇怪,想想我們會買水蜜桃罐頭來吃,也會拿罐頭櫻桃做點心,大概就是這個意思。
②臺灣鳳梨這麼好吃,歐美市場一定好賣?
鳳梨體積大、重量重,跟櫻桃或藍莓相比,鳳梨海運空運運費成本超級高,利潤就少。另外承上題,飲食習慣不同,開拓市場相對有難度,畢竟當人家已經把鳳梨和便宜的「罐頭」畫上等號,要讓白人願意花貴2倍以上的水果,買回去還要削皮,天方夜譚。
③臺灣鳳梨好甜,拿去做罐頭不是很好嗎?
記住,酸的水果適合加工,甜的反而不行!不論是脫水、烘乾、煮熟,甜的水果加工後甜味不容易保留,酸味反而好利用。『太酸加糖就好』,加糖遠比保留甜味還容易。
④日本!賣去日本總可以了吧?
可以,只要克服空運海運的成本,例如在臺灣先削好皮、做保鮮包裝是有機會,但受疫情影響,近期運費只會越貴,短期外銷日本不太可行。
⑤那怎麼辦,難道全部拿去做堆肥嗎?
😂到也不至於喔!專門外銷的鳳梨田通常管理比較好,因此鳳梨品質好、規格統一、成熟度也比較均質(好儲藏)。有利政府或是企業進行大型採購,或是做產銷調節措施,例如冰起來、進阿兵哥的廚房、補助團膳業者變成食材、做手搖飲...。
⑥⑦⑧...會不會打壓內銷價格?這些業者該怎麼辦?下一個是蓮霧嗎?難道以後都不能跟中國做生意了嗎?🤚🤚🤚🤚
對政府來說,應該會採抓大放小的策略,嚴格掌握各地農會(集貨商)的價格情報,透過地方的運銷系統把價格抓在一定的價位,例如要求進北農的鳳梨上中下品的比例...。
❗ {叮咚}住田編門鈴響了,我去開門~
🤣更多政策手段的巷仔內手法,下集待續